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它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革命的道路,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这便是“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灯塔,行动的指南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实践中被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导。
二、密切联系群众: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要“拜人民为师”,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解决民困,这一时期形成的“延安作风”,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体现,正是由于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到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刀刃向内,勇于革新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这一作风要求党员干部既要敢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又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它是一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率先垂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动全党形成了敢于揭短亮丑、勇于承认错误的良好风气,这一运动不仅清除了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还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进入新时代,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被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建设,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三大作风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大作风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它们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其次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